<video id="6aody"><input id="6aody"></input></video>
          <wbr id="6aody"><ins id="6aody"></ins></wbr>
                  <wbr id="6aody"><ins id="6aody"><tr id="6aody"></tr></ins></wbr>
                  <wbr id="6aody"></wbr>
                1. 高考資訊
                2. 高考專業
                3. 志愿填報
                4. 高考政策
                5. 大學排名
                6. 大學就業
                7. 留學資訊
                8. 自考
                9. 問答
                10.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什么意思?誰寫的?出自論語的哪一篇?
                  時間:2023-12-18 15:33:39 來源:精英考試網 作者:小魚

                  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我們會閱讀很多的著名的文學作品,閱讀名著的好處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文學名著的知識涵蓋面是非常廣的。那么今天我們了解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什么意思?誰寫的?出自論語的哪一篇?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什么意思?誰寫的?出自論語的哪一篇?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什么意思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意思是: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這句話多用來形容人謙虛好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出自孔子的《論語·公冶長》,是《論語》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談論仁德為主線,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由孔子生前的話語從而從各個側面探討仁德的特征。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原文是: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夏邑縣)。父叔梁紇,母顏氏。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三歲喪父,家道中落,早年做過管糧倉、管放牧的小官。他“少好禮”,自幼熟悉傳統禮制,青年時便以廣博的禮樂知識聞名于魯,從事儒者之業,以辦理喪祭之禮為生。中年聚徒講學,從事教育活動。年五十,曾一度擔任魯國的司寇,攝行相職,積極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不久因與當政者政見不合而棄官去魯,偕弟子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思想學說,終未見用。晚年回到魯國,致力教育事業,整理《詩》《書》,刪修《春秋》,以傳述六藝為終身志業。 


                  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四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鬃訉笫烙绊懮钸h長久。他的“仁”與“禮”成為國家施政和個人自我修養的重要準則;“有教無類”的平民教育思想使華夏文明得以無限傳承;對古代文獻的系統整理,不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具有了深廣的內涵。

                  相關閱讀
                  版權所有
                  日本网站
                    <video id="6aody"><input id="6aody"></input></video>
                          <wbr id="6aody"><ins id="6aody"></ins></wbr>
                                  <wbr id="6aody"><ins id="6aody"><tr id="6aody"></tr></ins></wbr>
                                  <wbr id="6aody"></wbr>